版權所有: 德瑪仕河北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目前,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從設計、制造到研究開發等各環節都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基礎研究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主,加之與儀器儀表企業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儀器儀表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程度斷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含金量和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使我國儀器儀表產品的自有化程度已經達到70%-80%,從近年的市場分析來看,儀器儀表的進口率逐年減少,出口率逐年增加,表明我國的儀器儀表產業已經處于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但與國外請先進國家比較還存在很多問題,亟需解決。
從政策支持層面看:社會普遍對儀器儀表行業的重視程度不夠
測量和材料、工藝一起構成現代科學發展的三大技術支柱,儀器儀表是是現代工業和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目前,儀器儀表 往往被看作科研和工業生產的配角。在這種認識程度上,自然缺乏從政策、行業管理到資金投入的配套發展機制。事實證明,中國科技實力與經濟發展的“咽喉”,部分地被卡在測量儀器這一關上。
從產品本身看:與國際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產品可靠性差。現代工業儀器儀表的總體特征是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適用性,我國企業的大部分產品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也正在這些方面。例如,我國自行研發的分散型控制系統(DCS) 和電磁流量計,這些產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接近國際水平,但在可靠性和工程應用能力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二是數字化、智能化、集成水平低。我國產品一般常規品種居多,智能型產品剛剛起步。以核電控制系統及儀表集成為例,由于基礎較弱,進入數字控制技術時代以后,差距更大。
三是自動化程度低。例如高性能光電直讀光譜儀,國外真空度測量儀由電腦實時監控,而國產儀器在許多方面依舊需要人工操作。
從配套程度看:人才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仍存不足
一是創新能力不足。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規律和元器件、材料等技術基礎的發展規律是相似的,都有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光靠企業自身投入,很難在外國公司先進的技術和 雄厚的基礎包圍下突圍而出。由于國內相關企業普遍規模不大,企業科研投入有限,導致了整體創新能力不足。
二是人才匿乏。儀器儀表科技創新需要一批既有學識又有經驗的邊緣科學和應用技術的人才,熟悉精通各學科交叉的綜合型人才。儀器儀表行業這類人才本來不多,近年來又大量流失,人才匱乏成為儀器儀表行業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嚴重障礙,國有企業尤其如此。
從發展程度看:高端儀器是制約我國科研發展的短板
科學研究離不開儀器儀表,很多的科研數據都是用儀器儀表測算出來的。雖然儀器儀表對科研非常的重要,可是國產儀器,尤其是國產高端儀器技術水平落后,成為制約我國科研發展的短板。
首先,在實際的科研活動中所需要的儀器產品,尤其是高端儀器方而,國外產品占據絕對的領先優勢,國內生產企業規模不斷縮小,市場份額被一步步蠶食,直至被迫退出市場。
其次,科研人員在購買儀器的時候會優先選購國外儀器。國產的許多儀器雖然價格便宜,但絕大多數達不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國科研經費充足,所以大多數優先采購國外產品,部分高端儀器甚至百分百依靠進口。這些舉動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科研的發展。